欢迎进入兰州好人馆
好人风向标: 中国好人 兰州好人 道德模范 新时代兰州好少年

霍发昌

发布时间:2019-07-02 来源:兰州文明网
分享到:

  无悔青春献山区  甘为孩子做人梯

  ---记永登县坪城乡上河教学点敬业奉献好老师霍发昌

  霍发昌,男,汉族,现年54岁,中师学历,一级教师,永登县坪城乡长山河人,现在在该村上河教学点任教,霍老师自1981年任教以来,三十四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用朴实的心灵和执着的追求谱写着一曲曲扎根山区、乐于奉献的山乡赞歌,把青春献给了教育,让生命在大山深处闪光。

  一、一人校园、秀出精彩

  霍老师任教的学校坐落在毛毛山脚下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那里专任教师非常缺乏,三十四年来,他的学校基本上一直是“一校、一师、二个班”的“112”学校,他一直坚守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一人扮演着学校的多重角色,上好每堂课,教育管理好每个学生。办公室、教室里的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周工作安排表,应有尽有。学生档案,学校公物、报刊图书、教具器材管理的有条不紊。学校工作计划,德育计划、安全教育计划安排得细致合理。上级文件装订的整整齐齐,便于翻阅和查找。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各科备课细致实用,具有创新思想,且书写规范完整,看得出没有丝毫懈怠和马虎。就这样他毫无怨言地勤奋工作,从不叫苦叫累,除有特殊情况外,他从未因个人的私事请假耽误学生的学习。他的大儿子在兰州工作,去年要举行婚礼,作为父亲的他利用双休日去参加婚礼,婚礼一结束在儿女们的抱怨声中,匆匆含泪返校,回到自己深爱的学生身边。一个人的校园,也许寂寞,也许无味,但他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教师这一神圣职业。于是他始终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用闲余时间在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育平台上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多年来,他积极探索适合农村教学点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收获很大,撰写的教学论文《关于复试教学的三点体会》发表在县级刊物《永登教研》2013年第一期上,滚铁环、踢沙包、跳绳这些教学内容作为农村教学点校本课程开发的亮点,受到永登县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赞誉。多次被坪城乡党委政府授予“教学成绩优秀个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多个荣誉称号。2011年被兰州市教育局授予“优秀班主任”称号。

  二、细心关爱,耐心帮助

  老师对学生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能激发他们扬帆远航的不竭动力。2009年,班里有个男生叫杨怀龙。他学习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助他练习胆量,霍老师课上经常提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下课后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当发现他的语文很好时,就在学校每周一句的语文学习中,让他带着大家朗读。渐渐地,语文课上的一分钟演讲,他也能够大胆地走上台来。后来杨怀龙同学的学习更是突飞猛进,还当上了霍老师精挑细选的课代表。看着孩子们的成长,他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霍老师家里也不是很富裕,但他还是用十分微薄的力量投入到助学爱心活动之中,或是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或是给他们少量的经济上的资助,少到一支铅笔、一把直尺、甚至一个橡皮擦,多到一个书包不等。一师一校两个班级复式教学,什么工作都靠自己一双手去做,他同样没有怨言。艰辛付出定会换来了丰硕的成果,霍老师为家乡培养了两百多名学生,其中三十几个学生考上了大学。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给孩子们撑起一片绿荫。他用博大的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谱写了一曲教师的赞歌。

  三、慈父情怀 师生情浓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霍老师说,他虽然不是神,但他要把爱学生当做教师生涯的起点,把关心学生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课。有一次,一年级的一个男生因年龄小,掌握不住上厕所时间,尿液渗透了裤子,且流在教室地上,其他学生听到响声后动作很“糟糕”,挤眉弄眼的,并且还向他投来异样的目光,霍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联系家长给他更换了衣裤,还耐心教育其他学生“同学之间有困难要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不能讥笑别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父亲胜似父亲。每天,他每天早起打扫校园卫生,之后又生炉子给学生准备营养早餐,鸡蛋需要煮,奶子需要预热。酷寒严冬,他做好午饭,叫来离家远的学生,让他们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暖和暖和受冻的身子。 健康无恙。霍老师把无限的爱与关心送给了他的学生。

  从教三十四年来,霍老师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他是山区教育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