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兰州好人馆
好人风向标: 中国好人 兰州好人 道德模范 新时代兰州好少年

杨守良

发布时间:2019-07-02 来源:兰州文明网
分享到:


  快八十高龄的他,难免会有岁月留在身体上的印记。也曾因为病魔死里逃生,饱受痛苦。但走在路上,他依旧身形伟岸,花白的头发没有一丝零乱,慈祥的脸上总挂着笑容。每天早晨,他总是提前三十分钟上班,为了让远处的患者能早点回家,为了节省时间解答患者的诸多疑问。本该17:00就结束的门诊经常到18:00才下班。他却五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他,就是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肝病一科主任医师杨守良。

  1978年,兰州市传染病医院正式更名为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准备由专科向综合转型。但接诊患者仍以传染病为主。每逢夏秋季痢疾的好发季节,一个夜班的住院患者最多可达20位。由于当时生活、医疗条件所限,医院无法提供相应数量的床位。而夜班就诊者大多病情较重,为了能让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感染科狭窄的楼道里挤满了临时搭起的简易床位。没有办法做到严格隔离,甚至有些病重的患者来不及去卫生间,直接将大便拉在了楼道。杨主任却没有因此而放弃任何一个病人。冒着科里医护人员都有可能被传染的风险,他带领感染科团队,废寝忘食的工作,终于平稳度过流行季。

  2003年,一场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肆虐全国,让多少患者和医务人员“死于非命”。一时间大江南北的人们谈“非”色变。马路上行人匆匆,谁都不愿多停留一分钟。那怕是最熟悉的朋友之间也不愿多说一句话,生怕对方一个喷嚏,一声咳嗽而让自己染上顽疾。遇到发热的病人,大家唯恐避之不及。而我们的老主任,仍然以身犯险,毅然决然的冲在最前面。中川机场有发热患者需要会诊,他去了;定西、城关区医院有发热患者需要会诊,他也去了……。临行只在电话里嘱咐家人“有发热的病人需要我去看一下,此去有可能回来,有可能回不来”。真不知当时他是顶着多大的压力在这来来去去的路上颠簸。因为在传染科,一次穿刺,一次近距离查体,甚至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医护人员随时有可能被感染。再不要说像这样疯狂的SARS了。而正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杨主任这样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医务工作者,他们锐意进取,冲锋陷阵,才让每次传染病的流行得到了有效的扼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各地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许多传染病的流行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以杨主任为首的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科团队主要致力于慢性传染病的管理与治疗。众所周知,病毒性肝炎大多属于慢性疾病,病程往往持续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期间还需要定期复查或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这项医疗支出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此类患者大多来自于偏远山区或文化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为了给患者节省开支,方便就诊,他总是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留在每位患者的化验单背面方便咨询。不要让患者因为一些小问题而花冤枉钱。这就免不了随时随地的来电干扰。但杨主任从未因此而牢骚,却总是耐心的回答患者的问题。在杨主任看来,比看门诊更重要的是教会患者如何早期发现、预防、饮食、保健、服药。以免延误病情。

  从医五十载,他心里装的全是患者。从详细的病史询问,到每一张化验单上面为了方便患者下一次复查而勾画出来的异常项目,以及写在化验单背面那一串长久都不曾变动的电话号码。都是多年来习惯到自然的动作。病人对杨主任也无比信任。因为跟他讲病情就像拉家常一样。他会给患者带来生存的期望和战胜病魔的信心。工作时,他忘了自己是一位老人,整整一上午的时间,他完全被患者包围了,没时间喝水,没时间上厕所,连呼吸的空气都有点浊了,他却浑然不觉。他宅心仁厚,数次为一些贫困的患者慷慨解囊,垫付医疗费用。自己却闭口不提此事。同事们也是多年以后从患者口中得知的事实。

  从当初的知识青年到如今的白头老翁。杨守良主任兢兢业业,心系患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仍然不忘科室的发展。近三十年来,在杨主任的精心培养和带领下,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目前感染科共有主任医师三名,副主任医师四名,主治医师两名,住院医师三名。由于团队精湛的医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患者中间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好多周边地区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杨主任几乎把一生的心血都扑在了自己热爱的医学事业上,甘于在平凡中创造非凡。这种品质是患者的福音,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