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光苹,女,现年 43岁,是永登县大同镇南同村三社一名普通农民。
她是一个普通又平凡的农家媳妇,多年以来,她对公婆无微不至地照料、对丈夫相濡以沫地照顾、对子女耳濡目染地教导、对侄儿不离不弃地抚养,她用瘦弱的双肩艰难而勇敢地撑起全家重担,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地照料一家人,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是大家公认的孝敬公婆,相夫教子的好媳妇。
汪光苹,1973年2月出生于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大墩村五社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两个哥哥跟一个姐姐,父母老实淳朴、厚道正直。汪光苹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她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的女孩。1996年她与永登县大同镇南同村三社的马国栋结为夫妻,夫妻非常恩爱。公公婆婆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淳朴热情。在跟公公婆婆相处几个月以后,公公婆婆评价汪光苹是个聪明贤惠的好媳妇,虽然日子过得不是很富裕,但一家人其乐融融,关系非常的融洽。
好景不长,汪光苹丈夫的兄弟因为一次意外去世,弟媳妇并没有留下继续照顾年幼的儿子,而是选择了改嫁。当时汪光苹自己已经有2个孩子了,又要照顾孩子,还要干家务、做农活,抚养负担较重。看着年幼的侄子,一家人考略把孩子报成孤儿,但是孩子的母亲是改嫁,不符合报送孤儿的条件,正在一家人束手无策,为孩子的将来担忧的时候,汪光苹一声不响、无怨无悔地抚养起这个孩子,她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不辞辛苦地拉扯着侄儿,现在这个孩子也已经长大并考上了高中。
天有不测风云,前几年,汪光苹的丈夫马国栋检查出得了糖尿病,一家之主没有了干重活的能力,这在农村而且是没有手艺的家庭里如同断了经济来源一样,但她没有气馁与抱怨,而是更加勤奋努力,独自撑起这个家。
汪光苹的公公早在几年前就去世了,而婆婆唐秀兰长期有慢性病,还需要人照顾,还要照顾三个孩子和丈夫,有多累有多苦可想而知。但这个坚强的媳妇没有一点怨言,把婆婆照顾的无微不至。婆婆逢人便夸:“ 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儿媳。”每次只要一提到自己的儿媳她都是笑的合不拢嘴的。现在汪光苹的儿子正上初中,侄儿上高中,女儿也上高职,丈夫还要花钱买药,婆婆也经常吃药,家里处处是花钱的地方,为了一家人能够生活的好些,汪光苹一直在努力的做些赚钱的苦活,她在家里养了几只羊,还种植了一些玫瑰,除了干家务和农活,还利用自家在国道旁边的地理优势开起了一个小小的简易的洗车店,不过是露天的,她从不偷懒、辛苦赚钱,挣钱照顾家人两不误。因为忙,她很少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老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看到这里,我们没有理由不佩服这位女汉子,我们要学习她的不抛弃不放弃、尊老爱幼、吃苦耐劳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面对生活的重担,汪光苹没有一句怨言,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家有一老就是活宝,我们也要老呀!再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因为她知道言传身教的作用,她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大家子在这个明事理,聪慧的儿媳的经营下生活过得依然幸福和美。她不仅跟婆婆关系相处的很好,跟亲戚朋友关系都处的不错,就连邻居家里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她也二话不说立马出手。
作为一个好媳妇,汪光苹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没有震耳发聩的表白,不发豪言壮语,不要宣传报道。她以一个典型的东方女性的善良、宽容、勤俭、贤惠埋头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情,把“孝”字深深刻在自己的字典里,践行者尊老爱幼,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抒写着“孝”的朴实无华,为创建和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