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兰州好人馆
好人风向标: 中国好人 兰州好人 道德模范 新时代兰州好少年

蒋卫青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兰州文明网
分享到:


  蒋卫青,男,现年48岁,兰州高新区定远学区陈家沟小学的一名老师。1992年,从榆中师范毕业后,一直坚守在大山深处,献身乡村教育事业,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了知识,送走了一批批的孩子进入镇中学就读,为国家山区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随着近几年山区教学点的合并,加上陈家沟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很不方便,很多老师陆续调走,学生们也一个个地转学,而蒋老师所执教的陈家沟小学的孩子们也越来越少,最少的时候只有一个孩子,为了那些没办法转学的孩子们能够有书读,能够了解山外的世界,他决定坚守在那里陪伴那些孩子长大,他这一守,就守了整整27个春秋。

  关爱贫困学生 守望大山深处

  自2012年开始,由于山村学校学生人数不断减少,很多教学点进行了合并,村上大多数学生去镇中心小学上学了,有两名孩子因为各种原因继续留在村小学读书,如果没有老师教他们,他们就面临着辍学,面对两个孩子渴望获得知识的眼神,为了使孩子们能够得到知识的滋润,他决定留下来陪伴着两个孩子。这一陪就是八个年头,八年里,蒋老师兢兢业业,风雨无阻,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留守的学生中,其中一个孩子叫陈永刚,父亲入狱,母亲离家出走,只有爷爷与他相依为命,因为家庭变故,孩子患有严重的自闭症,经常躲在角落里,眼睛里充满了与年龄不相符的忧郁,蒋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理,为了让他走出阴影,蒋老师耐心与他交流,时刻关注他的变化,他常常利用闲暇时间,去孩子家里陪伴老人和孩子,给这个孩子讲故事,陪他玩游戏,渐渐地,孩子稚嫩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也开始变得活泼了,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在他的眼里,是把他的老师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蒋老师除了给他传授知识以外,平时,每天自己做午饭时,也顺便给这个孩子把午饭做了,孩子的爷爷常常拉着蒋老师的手道谢,蒋老师安慰老人家说“我就是多放一把米和面的事,不要放在心上”。有时候蒋老师自己掏钱为他购买学习用具,鼓励他好好上学,在蒋老师的资助下,孩子如愿上完了村小学,去其他学校就读了。

  坚守一校、一孩、一片天

  陈永刚走后,学校只剩下一个孩子叫张丽媛,母亲有智障,奶奶常年生病卧床,爷爷年迈有腿疾,生活非常困难。因家里这种情况,她经常不是缺课就是迟到。为了孩子按时上学,蒋老师常去家里接她。由于孩子小,经常尿裤子,蒋老师就及时更换清洗,几年来,无论寒暑,他都骑着摩托车,奔走在为这一个孩子执教的大山路上,因为学校离家远,孩子中午滞留学校。蒋老师不仅要照顾孩子午休,还要为她做午饭,就像自家孩子一样,他一名朴素的人民教师,担起了孩子爹娘的责任,将爱撒在了那片蓝天下。

  资助特困老人 将爱心播大山深处

  由于山区条件艰苦,大多数人外出打工。这里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的老人。简单的生活用品都要从十几里外的镇上购买,每周周末回家时,他都会问去询问老人们缺啥?周一回学校时给他们带回去。老人们也都从心底里把他当另一个“亲人”依靠,平时,家里的电视不出图像了,找他调修;收音机不响了,找他维修;手机不通了,找他帮忙;头疼感冒,找他带药……他真的就是老人心里的大好人。

  他所执教的那个村子里有位名叫王学礼的老人,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两人都年事已高,老人常年哮喘不能下地干活,老伴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生活特别不方便,唯一的儿子定居外地,平时忙于工作无暇照顾两位老人,只能在节假日回来探望一下,因为地处山区,老人连最简单的米面都没法买回来。得知情况后,蒋老师利用周末回家的时候为他们捎带购买米面油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碰到老人偶尔经济拮据时,蒋老师自掏腰包接济他们。因为哮喘,老人有时候会突然喘不上气来,蒋老师就会开车将老人及时送进镇卫生院抢救、、、、、类似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可以说枚不胜举。老人常流着泪说:“我欠你这么多,拿什么还你呀,孩子?”蒋老师总是说:“大爷,一点小事,别放在心上。”就这样,蒋老师像是村子老人们的一个“特殊的儿子”,用自己的善良和行动温暖着整个山村,村民时常戏称蒋老师是老汉的“亲儿子”。

  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山村教师,用他不平凡的善举和无私付出温暖着每一名村民和学生的心。他的努力工作也得到了上级单位的认可,2011年6月,他被评为榆中县县级骨干教师;2017年10月,他再次被兰州高新区工委评为兰州高新区模范教师,所有的这些荣誉都是实至名归的,但愿在播撒知识的路上,有越来越多的“蒋老师”们能够坚守那方清贫,为大山里的孩子带去信心信念、和力量。